非圈子中人也许完全想象不到,平时我们每天戴着出街或者在深夜想静静听首柔和小歌的那些耳机,有些却夸张地要用专业功放来驱动。这是什么情况?小耳机也要吃掉这么大的驱动功率?也许情况就是跟普罗大众想的并非一致,小灵一直给大家说,不要给惯性思维左右自己。那今天小灵就跟大家扒一扒耳机放大器是个什么鬼!
耳放(Headphone Amplifier) 即耳机功率放大器,因为比较大的耳机阻抗很高,小的随身听是带不起来,推不动,就要耳放,有源的,接在音源和耳机中间。
1、耳机系统音箱系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都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抓住最薄弱的环节才能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改善。
很多网友使用的音源档次都不高,在这样的前提下,耳放的作用会被明显缩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前我强调过很多次音源的重要性,民用声卡以及随身听和入门级台式CD差距也是很大的。
声卡和随身听+耳放的搭配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都认为只能是一种临时过渡措施,音源不上档次总体效果不会上个台阶。
再说说什么样的耳机需要上耳放,有些人总是很笼统的提出耳放有用或者无用的观点,其实不同耳机对耳放的要求千差万别。对于低端耳机,大部分是不需要耳放的,直接用随身听、声卡搞定,典型的如:PX200、100,DT231、KOSS35/PP/SP,SR60/80, K240S K66 AD7/AD5等等,这些耳机本身素质有限,虽然配上台机和耳放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意义不大。
“需要耳放”的耳机大多是中高端,如K501/K240M/240DF/K1000/ HD600/HD580/DT831/DT931等等, 以HD600为例,是出名的对耳放要求高的耳机,高频细腻,延伸好,前端的音源和耳放甚至是CD碟片的问题都会暴露无疑,同时其低频有肥慢的缺点,必须要通过耳放加以控制,使低频的层次感和弹性发挥出来,耳放要做到这两点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声卡和随身听以及CD机、功放所带的耳机输出其实都是个简单耳放,前两者受音源本身的限制不可能有什么好的表现(声卡指民用声卡),CD机所带的耳机输出也是个附设功能,我听过的万元级的产品也无法把HD600推好,低频问题最明显,这并不需要什么金耳朵,只要不是泥耳朵有现场对比就能听出来。这个问题我也提过很多次,不再细说。
另有些耳机对耳放要求则不算高,如SHP-9000,有的声卡也能推出个样子,不过即使是这类耳机用耳放才能彻底发挥出他的本色。
2、人对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自然对器材的要求不同,我们不能拿少部分听觉不敏感的人的标准来进行推广,这部分人其实挺幸福的,可以用很少的花费得到满足,我们不会歧视他们,但不能以他们的观点为标准来看待HIFI器材,其实这么多人实际的听音经验已经告诉了我们耳放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这并不需要什么“金耳朵”,没有这个经验或者目前还听不出来的,不妨慢慢培养,找机会去听听更好的搭配下的效果,听音的敏感性是可以逐步提高的。
还是那句话,需不需要耳放要看系统、看耳机,用台式CD+耳放即使是听MX500也能听出比直接用声卡推的有明显的提高,但从不会建议大家去这么搭配,因为系统配置不合理,同样如果你有了中高档耳机,而不配耳放,那是浪费了耳机资源,没有有效的发挥,这个系统同样是不合理的。
3、并不是一台耳放可以适用于所有耳机,耳放要做到100%无失真和音染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接近这个目标,越接近付出的代价越高,而耳机本色也不是频响完全平直毫无失真,这也就有了不同风格的耳机,这反而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喜好,所以在推响的前提下如何让耳机充分发挥出来他的特色和部分弥补其缺点是耳放的一个重要功能。举个例子A250,很好推,接声卡也很响,但中高频比较毛,不耐听,而SXT-1的搭配就比其他耳放好听,比声卡强得多。
有些观点是很正确的:一个烂耳放还不如不加,多了一道污染源,会劣化音质。比如部分组合音响和功放的耳机输出(都算内置耳放),大多是有音量没音质,只能暂时满足听“响”的要求。
4、耳放的保真是在“放大”的前提下的保真,不然就不叫耳机“放大器”,没有这个放大,很多耳机是在”吃不饱“的条件下工作的,所以会影响其发挥。并不是耳放去创造了声音。
耳放的作用不是“提高音质”,而是让耳机在充分的驱动下表现其真正的音色。我说过声卡+HD600也就是HD600发挥4成的水准,有了一个入门级CD+千元级耳放,可能就有8成水平,想到95%?那个代价就要翻跟头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