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音响杂谈——发烧可以,别烧坏脑袋!

音响发烧路漫漫,苦海修行无边际!每一个喜爱音乐热爱音响的人,从小白进阶到大师的道路都是漫长且“艰辛”的,然而在这过程中,几乎不可避免地总会听到和接触到音响武林中用科学解释不了的“玄学”领域,而且竟然还有不少人会中这些莫名其妙的“玄毒”以致“经络逆行”“走火入魔”!所幸工科班出身的小灵一直坚信科学为王而免受“玄毒”所侵,今天小灵跟大家把“玄学”好好“科普”一下!

微信图片_20181128103654



1、没进过音乐厅的“听音大师”(注意带双引号的)


曾经小灵在朋友怂恿下,去参加过一场由某著名“听音大师”主持的一场音响设备演示会(推销会)。会上大师自称听Hi-Fi多年,特别注意定位、声场、解析力等,并告诫发烧友们要“多练耳功”(嗯,这没毛病)。“大师”当场为演绎的器材使用的都是些“所谓”的“发烧CD”——张学友、蔡琴、加州招待所、以及电吉他等,听不出什么大毛病。


后来应听众要求,播放了发烧友自带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这套Hi-Fi器材马上不Hi-Fi了!唱片里那架几十万美元的“斯坦威”连降数级,小提琴带有明显的声染色,好听但不保真,那把“瓜奈里”琴的琴弓上好象抹的不是松香,而是蜂蜜,叫在座的几位来自交响乐队的发烧友大摇其头。

微信图片_20181128103657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整套器材左右声道接反,小提琴组与大提琴组来了个大换位,声场大乱,定位全反。按说“大师”耳朵并不差,可以听出演员口型大小:××是血盆大口、××是樱桃小口,甚至可以听出线材的含铜量和脚钉的材质,可惜的是“大师”对音乐的最高形式——交响乐与交响乐队一无所知,恐怕一辈子也没进过音乐厅,要不然怎么会把酒巴音乐家克莱德曼当成浪漫主义钢琴大师了呢,怎么连交响乐队在舞台上的排列摆位都不知道呢?只能推测,“大师”没进过音乐厅,全凭使用高档器材播放流行歌曲、摇滚音乐练就了纸上谈兵的耳功,主观随意性太强,因而闹出左右声道不分的大笑话。理由很简单———远离了音乐。



2、主治“发烧疑难杂症”的“偏方大夫”


老烧前辈曾经分享过这么一个趣事:他的老战友,一次聚会,战友见面甚是亲热,由于当年一块装过胆机土炮,话题自然落在发烧经上。听完那套“不够档次”的“洋枪土炮混合器材”(声雅放大器、金琅音箱和马兰士CD机),老战友立即开出几味可使器材连升三级的“偏方”,保证药效奇灵!

微信图片_20181128103701

偏方之一:用凤阳县明代旧城墙上的砖头,压在马兰士之上,立即克服数码声过重的缺点;

偏方之二:用水晶石脚钉三颗置于功放下面,其中一颗放在变压器之下,保证功放连升三级,赶上“金嗓子”没问题;

偏方之三:将CD唱片用照相机闪光灯照射十五次,然后放进冰箱冷冻三小时,盗版超过正版;

偏方之四:用橡皮榔头将音箱从后到前,从下到上一通敲打,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

偏方之五:用60年旧“的确良”军装撕成布条包扎线材,音场更宽,定位更准,音色更美。

微信图片_20181128103704

后来老烧前辈补充说战友是学电声专业~~的“近亲”———专业无线电出身,但从他开出的偏方看来,此君已走火入魔,远离了科学。



3、高保真在哪里?

国际上:正规的音乐厅或歌剧院演出交响音乐、歌剧、芭蕾舞等是不借助任何电声设备扩声。听众在这种听音环境中听到的只有来自舞台的乐器声、人声和噪声和来自观众席的噪声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射声,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高保真”

微信图片_20181128103706


而摇滚乐、流行歌曲只能通过电声设备来美化、修饰、放大,那种震耳欲聋的声音在现场就无保真可言了。


日本、韩国、中国以及东南亚一些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度,是世界上最大的Hi-Fi器材市场。这些地区的音乐爱好者享受不到欧美地区听众随时欣赏现场音乐会的耳福,有些中小城市包括港台地区的发烧友恐怕一辈子也没机会“品尝”现场交响音乐会或室内音乐会的“原汁原味”的“西式音乐大餐”,多数人只能通过唱片和器材“品尝”“音乐罐头”

微信图片_20181128103709


假设你的器材和唱片都能做到100%的Hi-Fi,但放音时同时又加入了你所在环境的反射声与噪声,“高保真”已加入了“添加剂”,已无原汁原味的可能了。所以高保真存在音乐厅、在歌剧院、在录音棚里的古典音乐之中。那种经过电声放大的震耳欲聋的摇滚乐、流行歌曲在它们的现场只能是“高保假”。


正是没有高保真,才有这么多的厂家与烧友在追求它,这是爱乐发烧的最大魅力。

微信图片_20181128103711



有一则西方幽默很耐人寻味:厂商甲在推销食品流水线时称“我这条流水线极为先进,把一头牛从前门赶进去,一按电钮,后门出来的全是可口的牛肉罐头!厂商乙则宣称:“我的流水线更为先进,如果您认为罐头不够鲜美的话,可以从后门处倒回去,一按电钮,前门出来的还是那条牛!”

微信图片_20181128103714


如果把厂商甲的宣传比做是制造唱片的过程,从现代技术角度上看,完全是可能的。但把厂商乙的宣传比做是在家中通过器材还原音乐的话,则完全是不可能的,那条牛无论如何也回不来了,要能回来,就是“吹牛”了。发烧友们对Hi-Fi的追求,实际上在加工这盒牛肉罐头。音响发烧里边既有科学又有艺术,其中包括了声学、电声学、电子学、材料学、建筑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科学和有关艺术方面的诸多学科,烧友们应该清醒理智一些,多学勤练,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享受。



4、掌握一些音乐常识,到音乐厅去修练耳朵

小灵的心得是:

微信图片_20181128105522



一是要阅读一些音乐史,了解一下音乐怎样从古代人的嘴巴和手掌进化到现代交响殿堂的,了解一下各个历史时期大师们创作背景、经历和风格;

二是了解或掌握音乐的要素、织体、结构、曲式等;

三是了解当代著名乐团、指挥、演奏(演唱)大师的特长与风格。

四是多听现场,到音乐厅去感受“高保真”。没听过现场的朋友不妨“出点血”听一场现场演奏的“命运”交响曲,那种夺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任何艺术形 式也做不到的。


大学声学系的教师们经常把学生们“轰”到音乐厅去练耳朵,恐怕也是为了叫他们通过艺术去体会真正的“高保真”



5、改造听音环境,建造自己的音乐厅

世界著名音乐厅歌剧院都是符合建筑声学要求的,吸声、扩散、隔音、防震等均做得十分讲究。正常条件下的交响音乐会、歌剧、室内音乐会是不借助任何扩音设备的,传到听众耳朵里的声音不包括“电声”。

微信图片_20181128103719


专家们经常告诫发烧友,良好的音响系统必须在声学特征合适的房间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国内知名的音响专家,他们的器材都不够“发烧”然而却很好听,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房间“发烧”。


如果把一套顶级器材放到浴室或棉花仓库里,肯定大打折扣。烧友们为脚钉线材大把花钱,还不如在改造房间声学环境上下功夫,这才是发烧的高级阶 段。房间的尺寸不好改了,但使用了硬木地板,四壁抹有灰层,再适当调整一下家俱的位置,在适当的位置挂上油画、壁毯,增减一两个装饰物等等,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合理搭配器材、组建“迷你”交响乐队

用音箱、放大器、CD机这三大件再现少则几十件多则上百件乐器的交响乐队,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又是烧友们梦寐以求的。越高级的器材离Hi-Fi越近,这是真理!


但问题却是:一些器材搭配在一起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这里不但有“耳功”高低问题,还有个人喜好的问题,于是在发烧界流行各类“搭配原则”。我看叫搭配技巧还可以,叫“原则”不合适,明明是代理商的商业炒作,时间一长,也就成了原则了。


前几年有人称“天朗”加“金嗓子”为“绝配”,几年以后又称“卓力”加“金嗓子”为绝配。既然都叫“绝配”了,怎么又出了“新配”?没有统一的原则,在练好耳功的前提下,自己觉得好听足矣。

微信图片_20181128103722


常看一些文章说××器材搭配不当造成声音难听,“金属味”太重或“木头味”太浓;××器材搭配得当,能发出天鹅绒般的声音。笑话!交响乐队的乐器除了金属就是木头?哪位听过天鹅绒的声音?难道是幕布在歌唱?


如果非要说原则的话,原则就是“好马配金鞍,瞎驴配破磨”。一套器材好比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头。在整个系统中,最短的木板是音箱,从技术指标上看,音箱最差,西洋乐器中的钢琴、低音大管的低频下限可达27Hz左右,管风琴更低,但家用音箱能做到40Hz就不错了。所以资深烧友都是以音箱为中心进行搭配,这是科学的。

微信图片_20181128103724


像被商家爆炒多年的罗杰斯3/5A,为什么用多么高级的放大器也表现不了交响乐队宏大的气势?在听音环境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高素质的落地箱(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再高级的落地箱,也是人造出来的,体现了设计者自身的音乐修养、听音爱好和商业取向,不可能100%的Hi-Fi,只是更加接近Hi-Fi而已),然后按照性价比对等的要求和自身的爱好去选择功放



7、科学理智发烧,远离玄学与神话

港台地区的一些财大气粗的发烧友,在购置了几十万上百万的器材后,仍感到不满足。为了能找到摔碎的瓶子的每个碎片的准确落点、为了判断蔡琴唱歌时的准确年龄,为了“拳拳到肉”、“耳朵出油”,开始构筑一个全新的学科——“音响神学”或“Hi-Fi玄学”。


各种论文应运而生,什么“试论秦朝砖头对提高CD机声道分离度之影响”,什么“浅议音箱外皮颜色对阻抗曲线的改变”、什么“紫檀木脚钉对加大功 放电流之作用”等等,一些“发烧高招”、“技术”、及产品相继出台,什么用真丝包装的避震砖、CD神油、CD神膜、CD神笔;什么唱片冷冻术,功放敲打 术,线材照射术,什么带有方向性的印刷线路板(连左右声道接反了都听不出来,楞能听出线路板的方向性?)等等都来了,这些与科学、艺术均不沾边的东西确实有人相信。

微信图片_20181128103727


制造音响神话的人出于什么目的,本人不得而知,而倒霉的是相信音响神话的人,要花成千上万的钱去买避震砖、CD机神油神膜之类,但这些跟Hi-Fi有什么关系可能只有自己心中有数了。


小灵既不是科学家又不是艺术家,但坚信发烧爱乐应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是练气功,更不是跳大神能解决的,希望走火入魔的朋友能走出误区,回头是岸,站在科学与艺术的角度上去发烧吧。


Processed in 0.204829 Second , 54 querys.